2023年度语文素养提升高效通道:主题式立体化课程整合(完整)

时间:2022-10-22 13:50:04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语文素养提升高效通道:主题式立体化课程整合(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语文素养提升高效通道:主题式立体化课程整合(完整)

 

 语文素养提升的高效通道:主题式立体化课程整合

  大连金石滩实验学校 董鹏

 摘要:主题式立体化课程整合是语文素养提高的高效通道,这种整合课程有利于引导学生立体化建构语文知识体系,有利于在课程目标的重构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有利于让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提升综合素养。

 关键词:语文素养提升 主题式立体化课程整合 课程目标重构 学习方式转变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笔者认为,主题式立体化课程整合是语文素养提高的高效通道。

 对主题式立体化课程整合教学,我们可以有这样的理解:教师引领学生在一定的主题背景下,在主题任务的驱动下,整合多学科知识,学习、探究和掌握知识的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利用多种学习手段、采用科学正确的学习方法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追求,提高学生的素养。

 一、主题式立体化课程整合有利于语文知识体系的立体化建构

 语文知识体系可以说十分庞杂。就拿阅读来说,可以分为现代文和古诗文,古诗文阅读所涉及的知识体系暂且不谈,现代文阅读涉及到文体知识就非常复杂了,而且语文教材的编写体系并不是以文体为序列,这些文体知识是散在不同年级的不同课文里的,且没有难易程度的层级性分类,如果语文老师是按照单元篇章顺序来授课的话,这些文体知识是很难在学生那里形成体系建构的,其它知识体系亦是如此。笔者认为,语文教材体系编排的缺憾加之语文老师长期单篇课文进行教学而致使语文知识体系散乱是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很重要原因之一。

 在这种背景下,以文体为主题来整合语文教材,有利于语文知识体系的立体化建构。例如,在九年级讲完议论文知识之后,以小学六年级课文《为人民服务》为切入点,以中小学一体化课程整合为指导思想,设计一堂"经典重读课",让中学生重新体会议论文的文体之美和思维之美。学生在深入认识议论文文体的基础上,对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思想内涵有了更深刻更丰富的理解,也引领学生在感受自身成长过程中不断重读经典,不断加深对经典文章深刻内涵的理解与感悟,这样的主题式立体化学科课程整合,打通了中小学课程界限,让语文学科在思维提升的时间维度上建构语文知识体系,同时让学生在经典文章的重读回望中实现精神层面的不断成长。

 同样道理,语文老师如果在教学中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而确定主题内容,并进行主题式立体化课程整合,必将有利于语文知

 识体系的立体化建构。

 二、主题式立体化课程整合在课程目标的重构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社会变化日新月异,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以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主题式立体化课程整合能帮助语文教育者重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进而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在课程目标的重构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以"桥之美"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利用一周的时间,引导学生围绕"桥之美"这一主题进行探索和实践,开展综合性学习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桥之知识篇"、"桥之文学篇"、"桥之引申篇"、"桥之写作篇"、"桥之创意篇"五大板块学习活动中,多角度、宽视野地审视、品味"桥"这一巧夺天工的人间杰作,引领学生从生活的桥走向文学的桥;从艺术的地球桥走向创意的宇宙桥;从有形的生活桥走向无形的心桥。以"桥之美"为主题的课程整合为教师的教材处理、课程建构提供了新的视角,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主题式立体化的课程内容和学习方式,也必将高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主题式立体化课程整合让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提升综合素养

 主题式立体化课程整合教学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获取、分析、整理、运用与创新能力;凸显学习过程的合作性和探究性;强调学生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可以说,主题式立体化课程整合教学是一种

 高品质的教学模式。

 四、主题式立体化的课程整合教学引发的思考

 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究竟应该怎样确定?

 让我们再来看《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的界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基于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总体目标和语文课程性质两方面内容的界定,笔者认为一节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有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

 语言学用:语言学用是最基本也是最基础的目标,语言的学用应该贯穿课堂的始终。这一层级的目标主要指向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

 学科思维的培养和学科思想的提升:学科思维和学科思想是关系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学科教与学的重要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文化的熏染: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而这一目标在长期应试的背景下,被语文老师们忽略得令人心痛。一线的语文课堂上,要么忽略了这一目标的存在,要么被贴标签似的刻意为之,语文课堂上的精神成长几乎成了一种奢求。

 关注以上三个层面的教学目标,在三项目标的相互渗透,有机融合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其精神的成长,从而达到了语文课程工

 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目前语文教育者应该着力追求的一种境界。例如,在《桥之美》主题学习中,设定如下的课程目标:

 1.通过整合小学初中教材中和桥有关的课文,树立知识建构意识。2.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桥的知识、文化内涵。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在搜集、整理资料和交流展示的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4.学生自己设计桥,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由有形的桥到无形的桥,培养学生开放、多元思维,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感染。

 这样的目标设定,引领学生在整个主题学习过程中,将通过文字、图片、影像等走进桥的世界,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中,提升能力,享受学习过程的灵动、学习方法和途径的多元,这既是语言学用的一个过程,也是了解桥文化,走进桥世界的精神成长过程。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必将是在潜移默化中自然而然地完成了语言学用的训练、学科思维和学科思想的建立以及文化的熏染和精神境界的提升过程。不难看出,主题式立体化的课程整合促使语文这一学科教育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

 综上,主题式立体化课程整合在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过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高效通道。

推荐访问:标签 立体化 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