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纪念堂考察报告 孙中山纪念馆感受

时间:2022-04-01 12:46:55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山纪念堂考察报告 孙中山纪念馆感受,供大家参考。

中山纪念堂考察报告 孙中山纪念馆感受

游中山纪念堂有感

根据计划,一大早,我们军事理论小组成员一行人来到中山纪念堂。此行,我受益匪浅。

我们怀着仰慕的心情走进中山纪念堂,首先我们看到是中山纪念堂历史陈列馆。我们走进去,迎面而来的便是孙中山先生的铜像,他双手持着拐杖,眼神坚定地望着远方,身板正直,一身凛然正气。我不由得肃然起敬。当我走进连廊,我看到墙上的展示板上介绍的是辛亥革命的历史,从中华革命党的成立再到战争前的筹款,再到共和国建立后的主席之争,这个内容图文并茂如此生动让我的脑海中仿佛再回放着的历史的情景。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个革命党人为了革命奔走相告的身影,仿佛看到了孙先生俯首案前苦思革命道路的深情。

再往前走,就是中山纪念馆的正门了。这座八角形的殿式建筑,正门檐前悬挂着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金字匾。通过参观该馆,我更加了解孙中山。孙中山先生是中国国民党创始人,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1892年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在澳门、广州行医。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其中,我们还在纪念馆解说员的口中了解到中山纪念堂的整体建筑主要是由蓝,白,红三种色调构成的,象征着孙中山的革命理想,蓝色琉璃瓦象征青天,白色穹顶象征白日,红色门窗,柱子,地毯象征满地红,“青天白日满地红”,代表孙中山的革命理想。主体结构纪念堂的“山”字造型,一气呵成,暗喻孙中山的个人品格及革命事业如山一样巍然屹立。大堂外三阶石阶,上下段各九段,中阶五段,暗合“九五”之数。建筑技巧充分结合了中西方建筑的特色,有重檐抱厦的气势壮美。有歇山,雀替,斗拱等。并且他的设计者是著名的年轻有为的爱国建筑家吕彦直,只可惜天妒英才,未到纪念堂完工之际,他就抱憾过世。

走出纪念馆,便看见孙中山先生高大的塑像耸立在纪念堂中央,他高昂地挺着头颅,左手叉着腰,右手坚定地扶着拐杖撑着大地,身穿风衣,是那么的潇洒之极,他仿佛在发表一段演讲,在告诉全世界,中国人民自己的事情可以自己解决,中国人民不会屈服于外来列强的坚强利炮,伟大的中华民族定会屹立在世界之林。就是这位孙中山先生,他唤醒了中国民众推翻了统治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我们一行人都被深深地震撼了。为此我们纷纷走到雕像前拍照,纪念这位伟大国父。

在这次的参观学习中,我看到来访的人不仅仅是老一辈,还有很多的不同年龄段的人,他们有的是像我们一行人一样出游学习的大学生,有的是由老师组织的小学生,还有的是全家出游。我看到了老人家参观纪念馆时对着某张图片慷慨激昂地解说的深情,看到了一位母亲认真地教育她的孩子要向孙中山学习,看到了那些像我们一样的学生观看展览内容时的严肃。今年是孙中山诞辰150周年,革命伟人已逝,尽管我们可以忘记他们的姓名,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他的精神。孙中山先生曾说希望青年学生以人格救国。他在《勉中国基督教青年》一文中指出,青年会应“以德育,智育,体育为职务,吸收青年有志之士,以陶冶之,而造成其完整人格。”是啊,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担起这份责任。尽管现在已经不是战争年代,但我们应该时时刻刻保持警惕性,居安思危,中华虽然已崛起,但祖国的发展仍然需要一代代青年人用热血去奋斗。

通过这次中山纪念堂的参观之旅,我了解到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事迹,一代代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前赴后继的前人,这些珍贵的精神都在勉励着我们新一代人去学会自强自立,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伟人已逝,但厚重的历史还在这里。他们的情怀和顽强拼搏精神还在历史的银河中闪耀,也鼓舞着一代又一代迎接当前国内和国际面临的各种挑战!时代在变,但是我们的爱国热忱却永不减弱,无论在哪个时候,都不要忘了用自己或许微弱的力量去捍卫国家的尊严。

推荐访问:孙中山纪念馆感受 纪念堂 中山 考察报告 中山纪念堂考察报告 中山纪念堂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