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散文集读后感8篇
培根散文集读后感篇1
每个作家有每个作家的写作风格,每个作家的写作风格都不同。在老师的带领下,我看过了很多的散文集了。身为台湾作家的林清玄用他的笔写下了许多好文章。
我买了一本《林清玄散文集》,我读了几篇文章,感觉写得都非常好其中一篇:《快乐的思想》足以让我反复回味
这篇文章,先开头是讲了个故事,我们快乐的思想是决定我们一生的最重要的关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快乐的思想乃是建立幸福人生的第一步,一个人没有快乐的思想,那么尽管用尽一切努力,可能还是会落空。一旦快乐的思想被建立起来,即使生活悠闲单纯,幸福乃至人间的美善都会自然的来到。我有时也拥有快乐的思想,的确很好。一生想要快乐,就要先有快乐的思想。就像文中的故事一样。同样是在砌砖,有了快乐的思想会比别人多一份喜悦。
一本散文书一直放在我的书桌上,每当我写完作业都会把这本爱不释手的书读一读。以前买第一本散文集时,我都不是很喜欢读,可现在我已经真的喜欢读散文了。林清玄的散文不像其他的散文,道理都含在文章里,让人很容易看懂很清丽悠远,我喜欢这种风格。
读林清玄的散文集,我感觉到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细节《软枝杨桃》。
林清玄他的文字如水样轻柔,语言亲切,大多数写得都是散文。他的散文很有哲理,当将它们运用在生活中时,更易懂。
书的封面上写了:期许少年们有天真的心,纯善的心,美好的心,庄严的心期许他们能在这混浊的世界,保持清明,能在这悲伤的人间,拥有快乐。的确,我挺喜欢这句话。
每年的散文介绍没有轮到我,很遗憾,不过下次是席慕容的散文集,我也会认真读的。我爱散文,我会一直继续看下去的。
培根散文集读后感篇2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没错,读书给人带来快乐,给人带来启发。总之,读书有许许多多的好处。寒假中,我读了许多书。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本书就是林清玄的散文集,几乎每一篇散文都给人带来深刻的启发。读了这本书,我有许多感想,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每篇散文因为主题不同,所以,给我留下的启发、感想也不同。《软枝杨桃》这篇散文让我明白当整个社会的人都只重视外表的好坏,不重视内在的美丑时,真正清净的生活就不可能实现。《在繁花中长大的孩子》则让我明白在美丽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因为受到美的熏陶,所以心也是美好的。《水终有澄清的一天》又让我明白,虽然一秒钟的混乱,可能需要几天才能清净,但只要我们一直坚持迈向更高境界,水,终有澄清的一天。《留一只眼睛看自己》让我明白,只有留一只眼睛看自己才能明白成功的真谛,如果心执着停滞了,就只有死路一条。
是啊,一本书给我带来了这么多启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觉得太好看了,结果妈妈叫了好几次都没听见。这本书用巧妙的方法引出了许多生活事物中的看法、理解。让人情不自禁的想看第二遍,书中有很多令人深思的地方,非常耐人寻味。整本书写的非常好,还让我知道了许多新鲜事物。偶尔,我看到精彩、好笑之处,都会不由自主的笑一笑。
每当我看见林清玄写的书时,都会拿起来读一读。因为,每当我拿起来阅读时,都会读出不同的味道。
培根散文集读后感篇3
“因为有愿望,生命的进程既不是偶然,也非必然。每一步都牵引着下一步,每一个转弯都面向了不同的方向。人生的许多事都是可以预期的,却也是不可思议的。”这一段话就出自林清玄的笔下,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段话之一。人,就要做好自己。
林清玄的散文很值得人回味。他的散文当中的每一句话好像都暗藏玄机,耐人寻味。
读林清玄的书就是这样,要让你去翻开,在闲暇的时刻,一杯咖啡或者清茶,一张摇椅,一点阳光和几朵白云,捧着它,便是一生一世的永恒。它们不似柜台上的畅销书,声名浮躁间,街头巷尾皆是议论。它们默默,默默地如白云,似流水,不会有成为焦点的时刻,却是常在不衰。?林清玄的散文就像是一副素描,简单的几笔,却勾勒出一个人心底繁杂的世界。
他的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是却有一颗纯朴的心。他总是把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写在文章上,做最真实的自己。正如他在文章当中所写的“我们被外境的迁动就有如对着空中撒网,必然是空手而出,空手而回,只是感到人间徒然,空叹人心不古,世态炎凉罢了。禅师,以及他们留下的经典,告诉我们本然的真性如澄水、如明镜、如月亮,我们几时见过大海被责骂而还口,明镜被称赞而欢喜,月亮被歌颂而改变呢?大海若能为人所动,就不会如此辽阔;明镜若能被人刺激,就不会这样干净;月亮若能随人而转,就不会那样温柔遍照了。”人,就要做好自己。
他的文章就如一缕缕清泉,一次次浇灌人们枯干的心灵;也犹如一首首好听的乐曲,用心声使人变得愉快。
他的文章使我们的心灵受到了洗礼,让我们知道:人,要做好自己。
培根散文集读后感篇4
米黄色的封面,封面上面没有太多的花花绿绿的装饰,仅有的是一盆素描的花及歪歪扭扭的“林清玄”三个字,还有四个小白点,仔细看才发现是月牙渐渐成为月圆盘的四个过程。简洁,清新又不乏意味,或许这就是林清玄的散文风格。
很久以前就喜欢林清玄的文章,它总能以诗样的哲理给人带来智慧和觉悟。他是一位胸怀宽广的智者,恬淡安适,细小的生活中发现真理。作家都有一双细腻聪慧的眼眸,他洞察世间一切,娓娓道来,让人豁然开朗,心里充满宁静祥和。
每每体味作者诚挚的情感和亲切质朴的语言时,总让人感动,觉得自己随着娓娓的叙述深入他的内心,顺着他看似散淡的思路,感受着他淡泊平和的生活,聆听着他对人生的顿悟,那么宁静平和,那么超脱。
于是,我对《林清玄散文集》孜孜不倦,爱不释手。
于是,看到了他的一篇意味深长的哲理故事——《空心看世界》。
“林清玄写道:“看到水田一片纯白的花,形似百合,却开得比百合花还要繁盛,姿态非常优美,我当场被那雄浑的美震慑了。‘这是什么花?’我拉着田边的农夫问道。‘这是空心菜花呀!’老农夫说。原来空心菜可以开出这么美丽明艳的花,真是做梦也想不到。我问农夫:‘可是我也种过空心菜,怎么没有开花呢?’他说:‘一般人种空心菜,都是还没有开花就摘来吃。怎么会看到花呢?我这些是为了做种,才留到开花呀!’我仔细看水田中的空心菜花,花形很像百合,美丽也不输给百合,而且有一种非常好闻的香气,如果拿来插到花瓶里,也不会输给其他的名花呀!可惜,空心菜是菜,总是等不到开花就被摘折,一般人难以知道它开花是那么美。只是有一些做种的空心菜能熬到开花,人们难以改变观点来看待它。”
作者不由得感慨:只有完全破除对空心菜的概念,才能真正看见空心菜花的美,这正是以空心菜来看世界。但是,人要“空心”来面对世界,真的比空心菜开花还要难呀!
空心菜的故事让人不禁感叹。等待会有意外的快乐,等待会有美丽的回报,等待会有生命之花的灿烂开放。成长,不也是空心菜开花的历程吗?这是一个漫长的积蓄和提升过程。你哪怕难过的快死掉了,但你第二天还是照常去上课上班,没有人知道你发生了什么,也没有人在意你发生了什么,关于你的未来,只有你自己才知道。难过就哭完了就当没事儿一样自己潇潇洒洒的走下去,我们能做的就是要蹲下身子,仔细地观察,轻轻地呵护,慢慢地欣赏,耐心地等待,尊重差异,宽容别人。我们不能违背四季的规则,提前收割。否则,我们收获的就只能是“空心菜”。不知不觉地生长,心灵的蓓蕾也在悄悄地萌芽。只是我们浮躁的心在应试的海洋中浸泡得太久,失去了知觉;我们功利的目光,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搜寻得太累,迷失了方向。
这时的我们都需要一颗空心,拿一颗空心去看世界。
培根散文集读后感篇5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暑假里,我有幸和许多高尚的灵魂有了对话,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林清玄。
《林清玄散文集》是一本装帧很简约舒适的书本,封面上画了许多飘飘洒洒的蒲公英,看着这些蒲公英我想起了我们,我们这个年纪的孩子,都想要离开父母的怀抱去飞翔,有些孩子在寻找理想的路上迷失方向,有些孩子在空中兜兜转转没有出发的勇气,可是有些勇敢者已经着陆成功并且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乐土。
林清玄说:“期许少年们有天真的心、纯善的心、美好的心、庄严的心,期许他们能在这浑浊的世界,保持清明;能在这悲伤的人间,拥有快乐。”这和封面上画的意境多么吻合啊!
林清玄在书中书写的四心之中,我最喜欢的是美好的心。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杭州孩子,“美好”两个字,是我们杭州最令人骄傲的文化,也深植于每一个杭州人的心中。
杭州不仅有最美的风景,还有最美的人。如,杭州的孔胜东,许多人都很熟悉他,他的车上有自助茶水,免费报纸,急救医用箱,雨具等物品。而这些都是他自掏腰包买的,他是多么仔细体贴呀!如,杭州的最美妈妈吴菊萍,杭州滨江区的一处住宅小区内,两岁女孩突然从10楼高空坠落,眼看一出悲剧即将上演,刚好路过的吴菊萍毫不犹豫冲过去,徒手接了女孩,同时自己的左臂瞬间被巨大的冲击力撞成粉碎性骨折。……
像这样美好的事例,在杭州数不胜数,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杭州获得了G20峰会的举办权,杭州在G20峰会中展示出来的美好,让全国感动,让世界惊叹。
《林清玄散文集》之中有一篇文章,题目是《活的钻石》,一个孩子问林清玄:“叔叔,这个世界上有没有比钻石更有价值的东西?”林清玄说:“有呀!这个世界上所有活着的钻石都比钻石珍贵而有价值。”
什么是活的钻石呢?林清玄告诉孩子,凡是有价值的、生长着的事物,我们都可以叫它是活的钻石。可以说花是活的钻石、爱是活的钻石、智慧是活的钻石、一个孩子是活的钻石……
当初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吓了一跳。我也是一个钻石吗?后来细细品味他的文章,我感觉到了自己的价值,孩子就是无限的可能,那是比钻石更宝贵的东西。我们只要认真地成长,接下来也是建设杭州的美好灵魂之一。
《林清玄散文集》让我拥有了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发现世界的美,发现城市的美,也发现自己的美。那么,它难道不是一本更美的书吗?
培根散文集读后感篇6
最近读了林清玄先生的“菩提系列”作品,深深地被林先生清新淡雅的文风,深厚的文学底蕴,以及他对人生和世界的参悟所吸引。我庆幸我能在茫茫天地间与林清玄先生的文字邂逅。林先生的文章,犹如一道道山泉,带着它的淙淙流水声缓缓地走到我们心中,让我们去慢慢品味生活的甘辛。林清玄的散文总有一种哲学的意味和一点“禅”的味道。读他的散文犹如一次心灵的洗礼,总能给人深深的启迪。
喜欢在安静的夜晚,借着柔和的灯光,手捧一杯香茗,静静地品味林先生的文字。这种感觉是那样的美妙,与心灵对话,与大师对话,获益匪浅。读林先生的文字,真的是对心灵的洗礼。在这个喧嚣浮躁的现代社会中,这些文字把读者的心灯点燃,使命途多舛、意志消沉、心浮气躁的人们重新充满希望和信心,如拨云见日把读者的心底照亮。
林先生的文章总是远离庸俗于污_,更没有咄咄逼人的气势,而是清丽悠远,沁人心脾。这些文字里,有花的鲜美、月的皎洁、风的温柔、自然的博大,更有人性的芬芳。它如同生长在人心中的一株树,虽然孤独,但忠实地为我们守住了天上皎洁的月,让生活在纷繁世界中的我们看到,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还存有一些纯净。他的散文是唯美的,淡淡地道来,慢慢地述说,绝少雕饰,犹如“清水出芙蓉”;而他的故事也是很平民的,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他写的就是我,就是你,就是他。这些是文章,初读自是清新异常,再品更是心开意解。他的文字每每读后都会让我们的内心充满宁静与关爱。
林清玄的文字是平易近人的,这也许与他深谙佛理不无关系,林清玄用他清雅真挚的文字普宁众生的心灵。他说不动的山,也说流动的云,他说不变的芒草,也说无常的芒花,他说欢愉的短暂,也说忧伤的恒久,无论是在山顶,还是在红尘,林清玄总让自己灵光闪动,笔耕不辍,做一个徜徉于文字海洋的修行者。
读了林先生《心的菩提》中《生命的化妆》一文后,感触颇深。是啊,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我们不需要用语言、行动来伪装自己、粉饰自己,最美的自己就是真实的自己露出一个真实的自我。虽然生的化妆是最重要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我们要从内在里改革。是的一个人就算是再美丽,却没有气质和内在美,那不是真正的美;一个人用太多的语言、行动来粉饰自己,会适得其反,让人觉得虚伪。
现在也不再是那个以貌取人的年代了,如果你有才华、气质和内在美,无论你是美丽还是丑陋,都会有人赏识你,不会“怀才不遇”的。生命就是表里如一,诚实无欺、心智纯正、灵魂纯净。不必花时间去思考别人眼中的自己,别人心中的自己。我要我的自我,无须粉饰,更不需要华丽的伪装。生命是一方待琢的玉,圣洁的雕刀,会把一切瑕疵雕落。生命是一块冲浪的帆板,奋力拼搏,才不会被海水吞没。
培根散文集读后感篇7
听林清玄这三字,莫名的耳熟,但总想不起他是何许人也,寒假期间,在新华书店闲逛时,发现了一本《林清玄散文精选》。
这本书外观不像一般书那样封面富丽堂皇,五彩斑斓,而是只有三种颜色,然而显的清新和素雅。
我先来介绍一下林清玄,他是台湾高雄人,的散文家,他是“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在17岁的时候开始发表作品,从此走上了文学之路;32岁遇见佛法,入山修行,深入经藏;35岁时出山,四处参法。
而这本《林清玄散文》分为“月光少年”“用岁月在莲上写诗”“清欢”“木鱼馄饨”“羲之送来的桔子”和“金色的胡姬”这几个部分。不能说他的那篇散文令我印象最深,只因林清玄他写的,本就不是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感人肺腑的动物故事。
他描写的事物不是浓墨重彩的,只是寥寥几笔就把事情交代的一清二楚栩栩如生了。描述上,她也不爱用富丽堂皇的辞藻,却是用最通俗易懂的语句来描写他的情感。就拿其中一篇来说——《冰糖芋泥》这是一道乡村的甜点,却是给林清玄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说只要母亲一做冰糖芋泥,他们便一回家就赶着功课。到了现在,三十几年的时光流转,那芋泥的味道也变了。林清玄只用了寥寥数笔,却将事情和感情都完完整整的表达了出来。
林清玄的散文,不像一些作家那般,是用华丽的词藻堆砌出来的。他的散文,语调朴实无华,用最质朴的语言讲述故事。他的作品就像一杯香茗,起初平淡无味,一旦等叶子舒展开来,待人慢慢品味,酸甜苦辣就都尝的出来了。散文里散落着深远的禅意,在恍惚间意会到他的韵味,那清新的文字,就是一股文学的清泉。
当你翻看这本书是,请细细地去品味,仿佛有一阵清泉流过心间,在顷刻间宁静了你那颗浮躁的心。
培根散文集读后感篇8
鹅黄色的封面上,几支蒲公英随风飞扬,上面齐齐地印着几个大字——《林清玄散文集》。翻开书页,阅读着一个个细腻的文字,饱含着一个作家纯善而不被这浑浊世俗污蚀的心。他的文字如同他的名字一般——林清玄,清新淡雅。用寥寥数笔勾勒出人们内心的柔软。他的文章不像张晓风的那般华丽、生涩难懂像是雾里看花;也不像毕淑敏的一般篇篇都惊乍地发现些什么。他的文字细腻而朴素,令我在一瞬间中认定他是一位极有才气的女作家,直到浏览了他的简历才惊愕地发觉林清玄是一位男作家。
而在他众多散文中,我尤为钟爱《寻找四叶草》一文。“心够宽广坚持”“情够细腻柔软”“一直保持自由的生命姿势”这便是作者总结出找到四叶草的法宝。
想起儿时的自己也在那一片密密的浓绿中,寻找四片心形,给予幸福。
但当我读到这段话时,心中仿佛释然了。儿时一直执着的寻找也豁然开朗。那一片叶子便是开启幸福的大门,但终有一天我们会寻觅到付出的快乐,希望的黎时,财富的珍贵。而幸运草的第四片叶瓣则是我们苦苦寻觅的爱。心中充满爱了,在这偌大的世界中,那一株幸福的媒介在千千万万棵平凡的三叶草中终究是不存在的,它只在我们的心中。找到那一叶绿,纵然找到的机遇只有万分之一,但也因为这渺茫的机遇,四叶草才被称为幸运草。让更多人感到幸福,明白自己是幸运的,所以这小小的植物才会被寄予美好的感情。但当我们真正明了,寻觅到幸福,那时的自己总会释然,找到答案,因为幸运草并不在草里,我们心中已长出四片宛然的草儿时,幸运也会伴随着你一生。
或许如书上所说:“相契的草一旦宛然,相契的人不也宛然了吗?”
推荐访问:散文集 培根 读后感 培根散文集读书笔记 培根随笔集读后感 培根散文赏析 培根的散文代表作 培根散文集在线阅读 培根随笔论美读后感 培根写了多少篇散文 培根随笔摘抄和赏析 培根散文选 培根的散文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