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智慧教育典型案例:“云”有“水”,润无声——基于教育“云”平台学校“水润”项目探索与实践(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云”有“水” 润无声 ——基于教育“云”平台的学校“水润”项目的探索与实践 内容导图 2017 年 4 月 18 日,东阳市江北小学教育集团茗田校区精心打造“水润”应 用正式开展,这是东阳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环境下学校特色应用项目。这意味 着该校的“水润”研究性特色系列课程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水润”教育将为 教育“云”平台的丰富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内涵支撑。
强势推进 东阳市江北小学教育集团茗田校区位于东阳江畔,创办于 2005 年,是一所 浙江省一类标准化、高品位的学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是水的特点,更是 体现了大气包容的人文精神,因此学校以“水”的品格作为全校师生思想修养和 精神追求的目标,精心提炼水的品性并融入研究,构建了“水润”研究性应用。
然而,水润项目推进工作并非一帆风顺。工作之初,研究性学习应用推进速 度慢、教师积极性不高、家长觉得麻烦或以设备缺乏为由不行动……困难与问题 频频出现。学校一方面深入调研,一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坚决推进水润平台的空 间应用。
首先,确保设备。学校现有 40 个班级,学生 1830 余人,学校把 150 个平板 分配给家中没有手机、电脑等上网终端的学生,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家登录云 空间开展“水润”学习。
其次,政策并行。学校规定一年开展四次大型综合研究,分别以学科教师和 大队部发动。同时,给家长发送水培养植宣传单,家长会请专家及学科老师上课 培训,以行政力量带动,改变教师、学生和家长的习惯,迈出水润平台应用的第 二步。
再次,采取网络强制措施,如将教师电脑和学生机、平板等上网的初始页面 设置为水润平台的登录页面;要求根据水培生长情况,每周至少完成并上传 2 篇观察日志。
最后,加强培训。学校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对老师进行登录、点评及相应植物 生成二维码等培训;利用信息课,对高段学生进行账号登录、上传照片、书写日 记的培训,对于低段学生,利用微课、微视频的制作让家长带领学习。
主动应用 经过一段时间有组织、有要求的应用,东阳市江北小学教育集团茗田校区师 生、家长充分体会到通过空间开展水润研究学习带来的积极影响,逐渐开始主动 投入应用,与学科研究、德育教育、家庭教育等相融合,创立了水润应用研究性 项目的 3000 多个,完成了研究性日志 45863 篇,形成了研究性报告 986 篇。
1.与学科研究紧密结合。学校抽调科学、美术、语文、英语、数学等骨干 教师组成“水润”课程融合教研组,已完成了水培植物和科学、美术、语文、英 语的融合。目前,学校正在开展水培与科学融合。组织了“活体蔬菜”水培植物 大型综合探索为活动项目,一方面培养水润少年对水培植物的兴趣和创作的能 力,另一方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科学研究的过程 中,多学科老师进行参与,如数学教师引导孩子对植物生长数据的获得,低段学 生用尺子测量,而高段学生目测观察。语文老师每天对本班学生每天的观察日志 进行点评,有效的点评让孩子们雀跃不已。学生自然养成习惯,回家首先会打开 平台,去看看自己的研究区,有没有老师、同学们的留言 。
2.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叶为燕总校长说,“水润”平台承担着“水润教 育”的主要功能,学校把平台对校内各个组织和社团开放,邀请大家共同构建“水 润”课程。学校在少先队大队部的部署下,纷纷设计开发符合班级特色的“水润”德育课程,如每日做一件好事、今天新榜样等系列班队特色活动。除了少先队设 计的班级“水润”德育课程外,学校每年都有两个大型活动,分别是新生入学礼“水润江小 快乐飞扬”感恩师长,十岁成长礼“浸润童心 伴我成长”感恩父 母。学校举行这样的活动,重要的仪式会对他们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让他 们记住这一刻,学会感恩与成长,真正成长为水润少年。
3.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
建立了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空间沟通模式,进一步促进师生、家长共同展开水润研究。如 2017“浓浓年味 永久传承”的寒假春节大型综合学 校项目的研究,学生与家长共同探索“春节来历”、“传递春意”、“风俗习惯”等栏目,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上传云空间。近日,该校“悦读中队”四(4)班 中队在班主任徐新云组织下,在郊外举办了一场经典诵读亲子读书分享会,邀请 了父母与孩子一起吟诵传统经典名篇,分享孩子们对经典的阅读感受,吟诵的音 视频上传水润应用。每学期,学校通过教育云平台开展家长会,让家长了解水润 研究性项目应用的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学校也从众多家长中选出代表,让家长 介绍经验。曹紫一的妈妈说,孩子放学后,除了按照老师所教的技术要领养护水 培植物,拍摄并制作微视频,同时用中英文描写植物生长状态和养护趣事及心得,各种能力都提高了。
创新发展 随着教育云平台的水润研究性学习的深入推进,学生、教师、家长已不满足 于平台的基础应用,大家纷纷开展水润研究的创新应用。
1.紧盯个性发展。江北小学教育集团茗田校区二年级学生徐来放学回家,打 开电脑,对着阳台上的水培麦子进行拍照,然后打开学校的“水润”客户端,输 入一段文字:“大家猜猜我种的是什么植物?它的种子看上去像米粒,外面穿着 金黄色的衣服!”,项目发表后生成一张二维码,同学间扫二维码相互关注。这 样的同学互动,就逐渐形成了他们自己的研究圈,相互邀约,相互点评,共同进 步。当然,孩子们研究同一植物,写观察日记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有科学日志、周记、日记、数学日记等等,花样繁多,彰显孩子特点。
2.紧扣课程改革 学校课程网络化,通过开展校本研讨、区域研讨等多种研讨活动,探索教学 模式,形成水润精品课程,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教师学生借助教育云平台 中的水润应用,感受到网络课程带来无法比拟的方便、快捷、整合和开放。是常 规课程得到的延伸。学校通过评比的方式,鼓励老师上传教案、课例、论文、课 件等,提高教研效率。
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也进行合理的设计。现在我们英语的一起作业,数学的 数算盒子、作业盒子的使用,促使对课堂的兴趣直线上身。每天放学回家,学生 都会打开应用进行作业。老师也会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3.紧跟课题研究。如美术老师李羽卉立项的课题《基于学校水润平台提高小 学低段连续性水培植物线描写生能力的策略研究》中,低段美术教师和学生一起 围绕学校的特色,选择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写生对象:春天生机勃勃的番薯、豆 芽等,夏天绿意森然的荷叶、荷花、水葫芦等,秋天姿态万千的风信子等,冬天 不畏严寒的大蒜等等都可以作为好的写生对象。通过小学生连续性植物线描写生 教学,引导学生对着植物生长主动观察,强化内心的体验,用儿童特有的用笔用 线方式,表达对植物生长变化的感受。学生把绘画作品和研究的植物生长相结合,再通过上传到教育云平台的水润研究性学习的应用中。可培养孩子积极主动的绘 画习惯,并形成在学习和生活中与人交流、探究的学习能力。水润的应用,也在 引领着教师们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到对学生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实践与探索,依托于东阳教育云空间的江北小学教育集团 茗田校区“水润”研究性学习,已经与教育教学融为一体,成为学生、教师、家 长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一部分。随着课程推进,基于“云”下的“水润”研究 项目应用上将会出现一大批相关的师生研究成果,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专 家 点 评 东阳市江北小学教育集团茗田校区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将传统办学特色与 信息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教育云平台的优势,使之与学校“水润”研究性项目 学习巧妙融合,成为东阳市教育云平台特色应用学校。
学校有序推进教育云环境下的“水润”研究性项目学习,形成一套行之有效 的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行政推动机制;探索实践过程中注重与教育教学的多元融 合,与学科研究、德育教育、家庭教育等紧密结合,全面提升师生的核心素养;开展深入应用创新应用,紧盯孩子个性化发展,紧扣教师多元化发展,使学校水 润研究性学习的空间应用与教育教学融为一体,成为学生、教师、家长学习、工 作、生活中的一部分。
东阳市江北小学教育集团茗田校区在教育云平台应用的探索实践中,为东阳 提供了宝贵经验。建议全省各地市及区县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与教育发展需求,借 鉴学校经验,进一步推进学校智慧教育的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