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党史学习心得6篇
十八大以来党史学习心得篇1
今年是我党成立一百周年,这一百年是惊心动魄、轰轰烈烈的一百年,是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一百年,是艰苦奋斗、砥砺奋进的一百年。百年党史是一部奋斗史,是一部探索史,是一部建设史。广大党员干部要把读史学史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读懂百年党史中的“人民”内涵、“奋斗”内涵、“创新”内涵,让党史常学常新,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
读懂百年党史的“人民”内涵。回顾党的百年历程,人民二字力重千钧。无论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还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抑或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无不体现党的一代代领导集体浓厚而强烈的为民情怀。
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研读党史,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要读懂百年党史中的人民内涵,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用实干担当践行为民许下的诺言,不断夯实党的群众基础。
读懂百年党史的“创新”内涵。“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学习党史可以让我们在回望过去时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事实证明坚持走x道路,实施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广大党员干部要大力发扬“拓荒牛”精神,积极探索、创新发展,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主动适应新形势,把握新要求,寻求新突破,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读懂百年党史的“奋斗”内涵。“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好日子是奋斗出来”,中华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飞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亿万中华儿女团结一心、接续奋斗的结果。飞跃是质的变化,民族独立、民族富强、民族复兴代表的是是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质变的标志。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蒿松劲退千寻”,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党员干部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坐吃山空、坐享其成,而是要读懂百年党史的奋斗内涵,永葆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苦干实干的工作作风,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进入新时期,面对新挑战,党员干部要大力发扬“老黄牛”精神,用奋斗擦亮为民底色。
十八大以来党史学习心得篇2
我们学习党史要紧紧围绕“简”“新”“实”三个方面下功夫,明其要、得其法、务其实,必会能够应对当前复杂形势,亦可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第一,学习党史首需“简”,明其精要,心里透亮,做到“大道至简,学史明理”。
政治方向是第一位的。怎么才能达到学习党史的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党的生命,也是我们党能成为百年大党、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所在。这就为我们如何学习党史指明了根本方向,无不是时刻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贯穿始终,时时处处把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铭记在心,见之于行,决不能有任何迷糊和动摇。特别是身处基层一线的我们,学习党史,就要进一步端正立场,炼就一双政治慧眼,时时刻刻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更好地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就能够把复杂的理论和浩如烟海的史料,心无旁骛地“简”化去学,精要去悟,用初心去明。如此,我们定会“无畏浮云遮望眼”,自然功成,并在学习党史中锤炼本领,最大限度地增强政治历练和党性锤炼。
第二,学习党史重必“新”,得其方法,与时俱进,做到“学史增信,学史崇德”。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灵魂。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比如,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红军和根据地,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还是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是直面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还有,伟大领袖毛泽东、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无不是紧密结合每个历史时期所呈现的特点、掌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引领创新发展的“典范”。我们普通的共产党员学习党史,就要干净彻底摒弃“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影响,坚持创新以得法,把新字融入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中,时时紧盯每个历史时期呈现的新特点,处处注重领悟每个历史阶段的新方法,取法于伟大领袖的最可贵思维品质,自然事半功倍,在学习党史中锤炼过硬素质,呵护初心和使命,坚持做到以昂扬姿态投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第三,学习党史根得“实”,行为得实,切合实际,做到“人民至上,学史力行”。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就是坚持人民至上,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激增更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常态化抗疫、“六稳”工作、“六保”任务……都是需要通过学党史、悟思想、来不断办实事,解难题。可以说,我们党的一百年,就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当前,在学习党史中一个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努力做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把自己所负责领域的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急所难,实事求是地列入实干“清单”,紧紧围绕“学史力行”这一落脚点,不断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不断通过化解难题创造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十八大以来党史学习心得篇3
今年是我党成立一百周年,这一百年是惊心动魄、轰轰烈烈的一百年,是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一百年,是艰苦奋斗、砥砺奋进的一百年。百年党史是一部奋斗史,是一部探索史,是一部建设史。广大党员干部要把读史学史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读懂百年党史中的“人民”内涵、“奋斗”内涵、“创新”内涵,让党史常学常新,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
读懂百年党史的“人民”内涵。回顾党的百年历程,人民二字力重千钧。无论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还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抑或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无不体现党的一代代领导集体浓厚而强烈的为民情怀。
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研读党史,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要读懂百年党史中的人民内涵,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用实干担当践行为民许下的诺言,不断夯实党的群众基础。
读懂百年党史的“创新”内涵。“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学习党史可以让我们在回望过去时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事实证明坚持走x道路,实施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广大党员干部要大力发扬“拓荒牛”精神,积极探索、创新发展,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主动适应新形势,把握新要求,寻求新突破,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读懂百年党史的“奋斗”内涵。“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好日子是奋斗出来”,中华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飞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亿万中华儿女团结一心、接续奋斗的结果。飞跃是质的变化,民族独立、民族富强、民族复兴代表的是是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质变的标志。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蒿松劲退千寻”,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党员干部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坐吃山空、坐享其成,而是要读懂百年党史的奋斗内涵,永葆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苦干实干的工作作风,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进入新时期,面对新挑战,党员干部要大力发扬“老黄牛”精神,用奋斗擦亮为民底色。
十八大以来党史学习心得篇4
李大钊同志说过:“昔日的国情,即今日的历史;来日之历史,犹今日之国情。”中国共产党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强,已经走过了100年辉煌的历程。风雨百年,鉴往知来,党的百年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政治营养和精神瑰宝,我们要从百年党史的壮丽篇章中重温信仰、汲取力量,永葆初心、永担使命,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以纪检监察高质量发展成效迎接建党百年华诞。
从党史中感受信仰之力
中国共产党百年峥嵘历史,就是一部壮丽的理想信仰史诗,是一份用生命向信仰交出的答卷。在中国共产党厚重的历史画卷里,我们清晰看见,面对绞刑架,革命先驱李大钊豪迈誓言:“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面对死亡,方志敏烈士大义凛然写下:“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平均每三百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从1921年到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中牺牲的烈士有名可查的就高达370万人。是什么让他们舍生命而不惜、置生死于度外?是信仰!信仰似水无形,其力至伟。党史记载,红31军93师274团的几名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宁肯忍饥挨饿,也要将半截皮带留下来,带着它“去延安见毛主席”,这就是信仰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中国人民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亦如强大磁场一样吸聚人心,积聚了千里奔腾、万壑归流的磅礴伟力,带领中国共产党人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开辟出旷世伟业。正如毛泽东同志1938年所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马克思主义蕴含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它指引了无数共产党人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威武不屈、视死如归,“愿献头颅保中华”“虽九死其犹未悔”。学习党史,就要深刻领悟党史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的信仰。要学习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用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从党史中体会初心之坚
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是几代共产党人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前仆后继、奋斗不息的历史,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纵观党史,“半条被子”“一口红军锅”的故事,“一船红天下、万众跟党走”“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骨肉送去上战场”的歌谣,大别山地区从1921年到1949年为革命牺牲百万人,仅在册革命烈士就130351人,被人传颂为“山山埋忠骨,岭岭铸忠魂”等等。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首首感人肺腑的歌曲,道尽了百年来党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形成的血肉联系、水乳交融的深厚感情。1922年7月,党的二大通过了党的第一部党章和《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提出共产党“应当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大群众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为无产阶级做革命运动的急先锋”。第一部党章就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利益就是人民群众的利益,其所有的政治纲领、政策方针、路线及其具体工作计划,根本着眼点在于实现和维护人民的利益。党为了人民利益而战、依靠人民而胜。习近平总书记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高度概括了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学习党史,我们要深刻认识只有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党才能坚如磐石、行稳致远,要时刻牢记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要以坚定信念为动力,立足岗位为人民服务,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十八大以来党史学习心得篇5
我们学习党史要紧紧围绕“简”“新”“实”三个方面下功夫,明其要、得其法、务其实,必会能够应对当前复杂形势,亦可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第一,学习党史首需“简”,明其精要,心里透亮,做到“大道至简,学史明理”。
政治方向是第一位的。怎么才能达到学习党史的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党的生命,也是我们党能成为百年大党、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所在。这就为我们如何学习党史指明了根本方向,无不是时刻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贯穿始终,时时处处把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铭记在心,见之于行,决不能有任何迷糊和动摇。特别是身处基层一线的我们,学习党史,就要进一步端正立场,炼就一双政治慧眼,时时刻刻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更好地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就能够把复杂的理论和浩如烟海的史料,心无旁骛地“简”化去学,精要去悟,用初心去明。如此,我们定会“无畏浮云遮望眼”,自然功成,并在学习党史中锤炼本领,最大限度地增强政治历练和党性锤炼。
第二,学习党史重必“新”,得其方法,与时俱进,做到“学史增信,学史崇德”。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灵魂。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比如,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红军和根据地,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还是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是直面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还有,伟大领袖毛泽东、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无不是紧密结合每个历史时期所呈现的特点、掌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引领创新发展的“典范”。我们普通的共产党员学习党史,就要干净彻底摒弃“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影响,坚持创新以得法,把新字融入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中,时时紧盯每个历史时期呈现的新特点,处处注重领悟每个历史阶段的新方法,取法于伟大领袖的最可贵思维品质,自然事半功倍,在学习党史中锤炼过硬素质,呵护初心和使命,坚持做到以昂扬姿态投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第三,学习党史根得“实”,行为得实,切合实际,做到“人民至上,学史力行”。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就是坚持人民至上,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激增更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常态化抗疫、“六稳”工作、“六保”任务……都是需要通过学党史、悟思想、来不断办实事,解难题。可以说,我们党的一百年,就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当前,在学习党史中一个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努力做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把自己所负责领域的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急所难,实事求是地列入实干“清单”,紧紧围绕“学史力行”这一落脚点,不断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不断通过化解难题创造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十八大以来党史学习心得篇6
李大钊同志说过:“昔日的国情,即今日的历史;来日之历史,犹今日之国情。”中国共产党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强,已经走过了100年辉煌的历程。风雨百年,鉴往知来,党的百年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政治营养和精神瑰宝,我们要从百年党史的壮丽篇章中重温信仰、汲取力量,永葆初心、永担使命,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以纪检监察高质量发展成效迎接建党百年华诞。
从党史中感受信仰之力
中国共产党百年峥嵘历史,就是一部壮丽的理想信仰史诗,是一份用生命向信仰交出的答卷。在中国共产党厚重的历史画卷里,我们清晰看见,面对绞刑架,革命先驱李大钊豪迈誓言:“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面对死亡,方志敏烈士大义凛然写下:“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平均每三百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从1921年到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中牺牲的烈士有名可查的就高达370万人。是什么让他们舍生命而不惜、置生死于度外?是信仰!信仰似水无形,其力至伟。党史记载,红31军93师274团的几名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宁肯忍饥挨饿,也要将半截皮带留下来,带着它“去延安见毛主席”,这就是信仰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中国人民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亦如强大磁场一样吸聚人心,积聚了千里奔腾、万壑归流的磅礴伟力,带领中国共产党人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开辟出旷世伟业。正如毛泽东同志1938年所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马克思主义蕴含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它指引了无数共产党人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威武不屈、视死如归,“愿献头颅保中华”“虽九死其犹未悔”。学习党史,就要深刻领悟党史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的信仰。要学习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用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从党史中体会初心之坚
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是几代共产党人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前仆后继、奋斗不息的历史,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纵观党史,“半条被子”“一口红军锅”的故事,“一船红天下、万众跟党走”“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骨肉送去上战场”的歌谣,大别山地区从1921年到1949年为革命牺牲百万人,仅在册革命烈士就130351人,被人传颂为“山山埋忠骨,岭岭铸忠魂”等等。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首首感人肺腑的歌曲,道尽了百年来党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形成的血肉联系、水乳交融的深厚感情。1922年7月,党的二大通过了党的第一部党章和《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提出共产党“应当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大群众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为无产阶级做革命运动的急先锋”。第一部党章就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利益就是人民群众的利益,其所有的政治纲领、政策方针、路线及其具体工作计划,根本着眼点在于实现和维护人民的利益。党为了人民利益而战、依靠人民而胜。习近平总书记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高度概括了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学习党史,我们要深刻认识只有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党才能坚如磐石、行稳致远,要时刻牢记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要以坚定信念为动力,立足岗位为人民服务,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推荐访问:党史 学习心得 十八大 学党史体会 读党史心得 有关党史的心得体会 关于党史的心得体会 关于党史知识专题讲座的心得体会 学党史心得体会(结合工作) 读党史体会 读党史心得体会 学党史感想